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逍遥学能  2018-03-27 21:26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及作用: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概念: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①遥感(RS)技术的特点: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②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2、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①信息集成与分析:
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②灾害评估与预报: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
(1)概念: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御措施
(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方式


实例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
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主要自然灾害和部分自然灾害的具体防御:


















主要自然灾害类型防御措施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①加强地震的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地震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地震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台风、寒潮、沙尘暴、风暴潮等的气象灾害①加强台风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台风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气象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蝗灾、鼠灾等的生物灾害①加强蝗灾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蝗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蝗灾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蝗灾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部分自然灾害类型防御措施
洪灾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③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④退耕还湖,提高蓄洪能力
⑤疏浚河道,裁弯取直,提高泄洪能力
⑥加固堤坝
⑦开挖入海新河,提高泄洪能力(针对海河、淮河)
旱灾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改善气候
②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③开挖机井,抽取地下水
④防治水污染,充分利用水资源
⑤培育、种植旱生作物(针对旱作农业区)
⑥修建梯田,平整土地,增加水分入渗(针对旱作农业区)
沙尘暴①退耕还林、还草
②合理载畜量,推广轮牧
③植树种草,建立防护林
④工程固沙
风暴潮①修建、加固沿海塘坝
②建设、恢复海防林
③保护沿海堡礁
滑坡①植树种草,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程
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
③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
④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
泥石流①植树种草,做好泥石流区的绿化工程
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
③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物质到特定位置等
蝗灾农业防治:
①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②在荒滩坑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蝗灾发生环境的面积
③植树造林,改变蝗灾区的小气候,减少蝗虫产卵繁殖的场所
生物措施:
④保护或者饲养蝗虫的天敌(青蛙.白翅浮鸥等)
⑤大面积施用蝗虫微孢子虫
药剂防治:
⑥人工或者飞机大面积喷洒药剂灭蝗
赤潮①建设污水处理设备,达标排放,治理水污染
②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减缓水体的富营养化
③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的使用
④使用无磷洗涤剂



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我国的防灾减灾:

(1)必要性: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减灾防灾;
(2)政府作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和损失,在防灾减灾中,起着核心作用;
(3)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

目前我国主要有减灾项目: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太行山绿化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淮河治理工程
全国水土流失防治工程
太湖综合治理工程等


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1、整治江湖,兴修水利
2、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改善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有效遏制上游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
3、防洪关键,三峡工程
4、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综合治理洪涝灾害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三北”防护林的范围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共13个省市区,占国土总面积的42%
2、工程建设的原因和措施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灾害严重;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沙地飞播等
3、工程建设的目的
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水系特征:干流自西向东,在江苏省中部注入洪泽湖,经洪泽湖分流入江和入海。两岸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的扇形分布。
水害原因:支流多;落差小;河道弯曲狭窄;湖泊淤积;暴雨频繁。
1、治淮工程的目标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对病险水库、河堤进行除险加固和疏通河道等措施,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区的防洪标准,改善航运条件,提高供水保证率。
2、治淮工程的主要措施兴修水库,加固大堤,疏通河道,植树造林等。
3、今后治理淮河的任务继续提高淮河的防洪抗旱能力和水质标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奴隶贸易
下一篇:新疆伽师为何强震连发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