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北师大版)

逍遥学能  2014-05-04 15:12




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
本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感
和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
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的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探索活动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结
合单元的学习,安排的探索活动;另一种是专题探索活动;如“探索与发现(一)有
趣的算式、“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等。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本册教材针对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第一,对答案唯一的问题继续提倡算法多样化。
第二,对多个答案的问题鼓励策略多样化。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活动经验的积累、图形认识的体验等都是在数学实践活动
中进行的。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大量观察、操作、思考、想像、交流等活动,使学
生在有挑战性的、充满想像和富有思考的过程中,探索图形的性质,认识图形的变换,
描述图形的位置。
5、注重在统计过程中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
《标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目标内容中提出“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
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
数据”等目标,根据这些要求,教材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通过学
生亲自参与的“栽蒜苗”活动,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结合在一起。
6、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
在第一学段中,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在教材中主要以实践活动的形式为主,第二学段
起,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主要是以综合应用的形式呈现的。
7、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而这种素养的重要方面就是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
本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从三个方面行进渗透。
第一,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第二,感受数学美。第三,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择优促差措施
学 生 学 习 基 本 情 况 分 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7人,男生多于女生,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成绩较好。但本人所带班中还有十至十几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些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高,有几个学困生基础欠佳。本学期我打算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注意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其积极性,形成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学习积极性。


择 优 促 差 措 施
措施具体如下:
1. 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重要性,注重学法指导。

2. 与学生融洽相处,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3. 争取数学质量有所新提高。

4. 争取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5.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日 期单元教 学 内 容课时实际执
行课时
18.25----8.27一报到注册 数一数2
28.30---9.3人口普查 国土面积5
39.6----9.10森林面积 练习巩固5
49.13---9.17二线的认识 平移与平行5
59.20----9.24相交与垂直 旋转与角5
6.9.27----10.1用量角器量角 画角5
710.4------10.8“十一”放假5
810.11------10.15三乘法 卫星运行时间 体育场5
910.18------10.22计算器 探索与发现5
1010.25-----10.29乘法结合律 分配律4
1111--1-----11.5四图形的旋转 除法 买文具5
1211.8-----11.12五路程时间 速度 国家体育场5
1311.15-------11.19商不变的规律抗震救灾5
1411.22----11.26六方向与位置5
1511.29-----12.3七温度 正负数5
1612.6-----12.10八统计 栽蒜苗5
1712.13------12.17整理与复习4
1812.20-----12.24复 习
1912.27-----12.31复 习
201.3----1.7考试 放假

第 一 单元、 课题:数一数 课时:第1课时
内 容数一数



标知
识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重点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难点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方法 课 前
准 备计数器若干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꯸应的数学问题。
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
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1)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
(2)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
(3)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4)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1.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
2.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3.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三:练习活动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 第2、3、4、5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 第6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 第7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四:实践作业
1. 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 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提出数学问题,相互讨论解决。

通过让学生的拨珠活动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课后反思:
第 一 单元、 课题:人口普查 课时:第2课时
内 容人口普查



标知
识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重点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方法 课 前
准 备计数器若干、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读、写更大的数。
1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
(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
(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2.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4.总结讨论。
(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
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第7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第2题,组织一组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在学生写数时,安排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是有很大的帮助。
三:实践练习。
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第3题,本题的练习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复杂的背景中会善于观察,懂得会用排除的方法寻找对应的数。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数据安排的干扰性可以更大一些,以促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并让他们说一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图形的旋转)
下一篇:201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北师大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北师大版)】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