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点认识

逍遥学能  2018-03-12 18:36

当今世界是一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去年,中国加入了WTO,这种潮流对于中国的影响也必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签于此,中国的教育界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培养出大量的能适应这一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是具备主动参与的态度,勇于探究的精神,勤于动手的习惯,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作风的。这样人才的培养不是哪个学校或是哪个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一个具有极其广泛影响和漫长的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个广泛影响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这个漫长性则是指学生不断地自我教育过程,这种自我教育应该是终身的。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方面向高校输送人才,另一方面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深刻地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高中地理新教材下册而言,许多章节采用了“案例分析法”来编写教材,这为我们实施“案例教学法”提供了绝好的契机。下面,笔者结合高一地理新教材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体会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案例分析法”是教材基本的编写方式
在第五单元的各章节中,无论是正文部分,还是课后活动的内容,作者都是采用了“案例分析法”来编撰的。只是在如何利用案例,说明、解释地理现象、地理原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1、先给出学生应掌握的原理,然后再提出若干案例来说明、解释这些原理、理论。如第二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先指出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然后分别说明了自然因素是非决定性因素(人们可以对它利用和改造)、经济因素是一个非常活跃、不断发展变化的因素;在第三、第四两节中通过举了六种农业地域类型对原理、理论加以说明:这六种农业地域类型表面上看有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是各种农业区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只不过各种因素的组合有存在差别而已。

2、首先给出典型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了解相关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等。如第九节《传统工业区》中,课文直接以鲁尔区为例说明了传统工业区由于其工业部门的特点和性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衰落的过程。而要重新振兴传统工业区,除了改变原有的布局、改善环境等之外,还必须引进经济效益更好新兴工业项目和第三产业。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大体包含三个步骤:

第一步:整理案例:教材中涉及到的案例,往往不是以案例的形式直接出现的,而分布于课文的正文、图表、小字之中,甚至存在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之中。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分类和整理。以《水稻种植业》为例:教师和学生共同以课文第一、第二段、图6.10及小字部分为蓝本,结合初中地理知识和学生对水稻的生产认识进行再整理,同时再收集其它水稻种植业区的地理特征,尽可能多地占有水稻种植业的初步资料(如气候、水稻这种农作物的特点、东亚、东南亚的人口、土地状况)。

2、分析案例、解决问题

学生对已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相似性、寻找差异性。这个过程是“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显著的差异性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很精彩,分析很细致,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反而成了教学的主体;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师生互补,教学相辅”的关系。教师将分析案例的 “主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甚至是课外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讨论解决方法。教师在此时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导演”,对学生的分析、讨论不作过多的干预、不作过多的评论,并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同时还要对这些观点加以归纳和总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在法国生活最让人惊讶的14件事情
下一篇:巧记中学地理知识要点15法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点认识】相关文章
【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点认识】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