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逍遥学能 2018-03-03 12:3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的额外在表现,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兴趣不是嬉戏和好玩,而是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是对科学知识的好奇,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从事学习和思考。为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发问题,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改变以往的那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树立“教不是为了教”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积极建构。化学教师应作为一个合作伙伴,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比如,提供一些背景资料,设置一些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观察现象,总结规律,达到有关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如在化学的启蒙篇教学中,我做了一个有趣很新奇的试验:课前我在白纸上用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凉干上课备用,在小型喷雾器中装有NaOH溶液。一上课我就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化学”,然后把NaOH溶液喷在备好的白纸上,瞬间很鲜艳的粉红色的“化学”二字赫然出现在纸上。一下子把学生惊呆了,有的甚至站起来,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抓住了,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再如,在化学启蒙教学中还增设了《有趣的化学》专题,具体做法是把有关“化学史知识”、“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生活中的化学”等内容编成讲义,制成图片,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特别是“生活中的化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衣服上不小心滴上果汁、墨水、血渍等物质,通过做演示试验,当场出去物质,令学生惊叹不已。最后通过“滴水生烟”“茶水变色”“化学烟圈”“烧不坏的手帕”等十几个趣味滑雪试验的演示,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里。由于化学启蒙篇的教学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保持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在“氧气的制法和性质”教学结束后。并补充了旧教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盒火柴。上课后向学生介绍:火柴是用红磷、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等混合制成,火柴侧面是硫磺和其它物质的混合物。接着让学生点燃一根火柴仔细观察,这时学生发现火柴被点燃是现冒白烟,还闻到一股刺激气味。结合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学生就能分析出火柴燃烧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红磷燃烧;l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硫磺燃烧;火柴梗燃烧。划火柴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还能总结出红磷比硫磺易燃烧,硫磺比木条易燃烧。
在初中“催化剂”概念的教学中,还补做了一个实验::在两个石棉网上分别放两堆白沙糖,一份混有少量香烟灰,一份不混香烟灰,分别用火柴点燃。结果,未混香烟灰的蔗糖不能燃烧;而混有香烟灰的蔗糖很快燃烧起来。结合实验室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只“催化”,本身没有转化为生成物。学生不难发现上述实验中香烟灰的作用,他是蔗糖燃烧的“催化剂”虽然学生对蔗糖和香烟灰这两种物品比较熟悉,但对蔗糖在香烟灰催化下的燃烧却很新奇,一方面加深了对;“催化剂”的认识,一方面引起了对“二氧化锰”以外的催化剂的浓厚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中处处有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化学效果不是更好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lxy@jiyifa.cn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